bl双性厨房裸体围裙_一本大道一卡二卡三卡_2019年中文字字幕在线看不卡_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天堂

首頁 | 資訊 | 財經(jīng) | 公益 | 彩店 | 奇聞 | 速遞 | 前瞻 | 提點 | 網(wǎng)站相關 | 科技 | 熱點 |
世界今亮點!文人與恐高癥

發(fā)稿時間:2022-08-27 16:53:37 來源: 騰訊網(wǎng)

恐高的人,對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復雜性會更為敬畏。

圖/肖振鐸

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·伍爾芙曾幻想自己化身為一只小鳥,從空中飛翔俯瞰紐約這座城市。我從她的文字判斷,她可能有恐高癥,所以才把目眩神暈的感受描寫得如此精細。當然這也不是什么有損聲譽的事,很多文人都有恐高癥。包括我自己,每次看到視角從高處往下拍的照片或電影鏡頭,就會血壓驟降,汗洽股栗,由此想到加繆的一句話:“我從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,自己與靈魂相距甚遠,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。”


(資料圖)

恐高癥很常見,有專家說大概每20人中就有一個恐高??茖W家認為恐高有三要素,首先是人的視覺焦點產(chǎn)生偏移,其次是身體的控制能力差,再加上前庭系統(tǒng)功能較弱,導致人對垂直高度估計過高,直覺上感到更可怕。文人中有不少符合這些要素,既多愁善感,又手無縛雞之力,很多時候都欠缺解決自身困境的能力,在登高探索自然風景的過程中,更容易感受到消極思維以及焦慮情緒,由此令恐懼升級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

華山

唐代韓愈與友人游華山,就因恐高鬧出過大笑話。俗話說“上山容易下山難”。是因為上山時可以提前找準落足點,即使山道險峻,也不會讓人感到恐懼,很多人都是等到下山,才發(fā)現(xiàn)縱向視角和橫向視角是不一樣的。韓愈眼見四周山谷深不可測,頓時腿軟無法行走,以為余生要被困在山上了。求生的意愿與死亡的恐懼交織,令他情緒崩潰,當眾失態(tài)痛哭,還很矯情地寫信與家人訣別。一起上山的友人和仆從,怎么勸慰安撫他都沒有用,只好通知華陰縣衙,縣令派遣大量人手,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才把韓愈抬下華山。

不過,恐高也并非一無是處,能助人跳出既有思維,進入更高更廣闊的視野層面去思考問題。法國哲學家薩特到比利牛斯山脈度假,在一處險峻的山口,他恐高害怕,有“想縱身一躍”的沖動。這種極端恐懼反應,啟發(fā)他寫出了《存在與虛無》,看到了存在主義的真相。相似的還有北宋的蘇軾,他初入仕途,任陜西鳳翔府節(jié)度判官,與商洛令章惇交游,二人脾性投合,相處得很好。兩人有一次到仙游潭游玩,經(jīng)過一處崖谷,章惇讓蘇軾到對面的山崖上題壁,留下二人的名字。

蘇軾見崖谷只有一根木頭連接兩端,下面就是峻峭矗立的萬仞絕壁,一眼看不到底,頓時兩腿發(fā)抖,不敢過去。章惇很從容地走過獨木橋,取一根繩子拴在旁邊的樹上,攀爬繩索到山壁的高處,用毛筆蘸墨在石壁上書寫“章惇蘇軾來游”,又沿原路返回。與薩特一樣,蘇軾很敏銳地觀察到了不同,判斷出章惇是個能殺人的狠角色——正常情況下,人會把危險的恐懼,控制在情緒的安全距離內(nèi),面對重大危險有著賭博傾向的人,更容易做出一些毀滅性的行動——其后的事實也證明了蘇軾的判斷很準確。

恐高的人,對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復雜性會更為敬畏。清代,陜西巡撫畢沅率幕僚登華山,在令韓愈貽羞的蒼龍嶺,畢沅眼見山勢一直向外延伸到無窮,覺得這么陡峻的山路根本不可能走下去,于是陷入了恐慌,上演了和韓愈一樣的劇情,號哭大鬧,寫信向家人告別,陳述這一生要斷送在華山上了。

同游的幕僚和下屬都撫慰他,只要下山的時候眼睛盯住階梯,不看兩邊,即可從容而下。但是不管怎么勸說都無效,畢沅死活就是不敢自己走下山。眼見一省最高長官被恐高困住,各級官員都被急壞了,最后想出了一個另類辦法:送酒到山頂讓畢沅喝醉,昏睡失去知覺,再用毯子把他捆扎起來,一路用繩索垂吊下山。

畢沅事后的反應很得體,沒有因這一糗事感到難堪焦慮,還專門籌了一筆款,用于拓寬蒼龍嶺的山路,就是知道恐高沒什么好羞愧的。畢竟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,最早被淘汰的往往就是那些不懂得恐懼的人。

(原題為《中國新聞周刊》 作者 青絲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)

標簽: 文人與恐高癥

責任編輯:mb01

網(wǎng)站首頁 | 關于我們 | 免責聲明 | 聯(lián)系我們

 

Copyright @ 1999-2017 gaoerwen.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-23

聯(lián)系郵箱:553 138 77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