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双性厨房裸体围裙_一本大道一卡二卡三卡_2019年中文字字幕在线看不卡_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天堂

首頁 | 資訊 | 財經 | 公益 | 彩店 | 奇聞 | 速遞 | 前瞻 | 提點 | 網站相關 | 科技 | 熱點 |
環(huán)球百事通!林建剛評《目加田誠北平日記》:“這本書的注釋讓人敬佩”

發(fā)稿時間:2022-08-08 18:46:31 來源: 騰訊網


(相關資料圖)

《目加田誠北平日記》書影(鳳凰出版社,2022)。(資料圖/圖)

1929年,陳寅恪有詩《北大學院己巳級史學系畢業(yè)生贈言》,其中,“群趨東鄰受國史,神州士夫羞欲死”一句,說出了當時眾多中國學生去日本學習中國歷史的尷尬現狀。不過,文化交流向來都是雙向的。1930年代,也有一些日本學生來到北平,致力于中國的文史之學。戰(zhàn)后成為日本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權威的目加田誠就是其中之一?!赌考犹镎\北平日記》給我們留下了1930年代日本漢學家在北平學習的盛況。

這本日記記錄了作者從1933年10月到1935年3月在北平的生活起居與讀書交游。生活起居方面,此書可謂1930年代北平風俗史與生活史的真實寫照。作者巨細靡遺地記錄了北平那時而塵土飛揚時而清澄高遠的天空、讓人驚奇又驚喜的鴿哨聲、重陽節(jié)前后街頭賣菊花的盛況、便宜坊吃北京烤鴨的溫馨、街頭巷尾小販的叫賣聲,來今雨軒文人雅集的盛況、書鋪伙計的懇摯淳樸等等。如今回首,恍如隔世。那是抗日戰(zhàn)爭來臨之前北平的繁華驚夢。

讀書交游方面,日記中,我們可以看到目加田誠、小川環(huán)樹、濱一衛(wèi)等漢學家頻繁出入于北平的飯館、電影院、戲院等場所,也可以看到他們與中國學者的交往。剛來北平時,目加田誠所交往的中國學者,多是老派的舊學者,如楊鐘羲、江瀚等。后來,隨著時間的推移,他更多來往的是新派文人了,如胡適、周作人、錢稻孫、朱自清、孫楷第、俞平伯等等。隨著交往的深入,目加田誠住進了錢稻孫家中,而他的朋友濱一衛(wèi)則住到了周作人家中。也正是在錢稻孫與周作人的幫助下,目加田誠得以在中國大學旁聽孫人和、吳承仕等人的課程,在北京大學旁聽馬廉的課程。與此同時,目加田誠還跟幾個日本友人邀請楊樹達在每周日給他們講解《說文解字》。與這些中國學者的交往與請益,為目加田誠的中國文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。以他與胡適的交往為例。來到北平后,目加田誠花錢雇傭滿族人奚先生每天給他讀一回《紅樓夢》,借助這一方式來學習漢語。有了這層因素,他對《紅樓夢》的學術興趣與日俱增。1934年1月3日,他在日記中寫道:“因為需要預習明天的功課,所以讀了胡適的《考證》?!边@里談到的考證,即胡適的《〈紅樓夢〉考證》。由此,我們可以看出,胡適關于中國古典小說的考證方法,不僅在中國有廣泛的影響力,而且在日本學人中也有一定的影響力。在閱讀了胡適的這篇論文之后,目加田誠對《紅樓夢》的相關史料非常有興趣,他尤其關注胡適在這方面的研究進展。1934年10月8日,他在日記中寫道:“在景山書社求得《文哲季刊》舊刊的二冊(為清代兩詞人的戀愛故事)以及《國學季刊》(新出版的胡適有關《石頭記》鈔本的文章)?!贝撕蟛痪?,目加田誠和他的幾個朋友還專程去胡適家拜訪了胡適,兩人就《紅樓夢》的相關問題有過深入的學術交流。由此,我們還可以看到胡適的小說史考證對日本漢學家的影響。陳寅恪對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評價不高,但對其小說史考證則評價甚高。1940年,蔡元培逝世后,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職位出現空缺,陳寅恪認為最合適的繼承者就是胡適。鄧廣銘在回憶中提到了陳寅恪提議讓胡適做院長的理由,他說:“如果找一個搞文科的人繼任,則應為胡適。胡適之對于中國的幾部古典小說的研究和考證的文章,在國外的學術界是很有影響的。”目加田誠的日記,為陳寅恪的這一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。

此書最讓人敬佩的是日記中的注釋。在此前的讀書經歷中,有三本書的注釋讓我印象深刻:一本是錢鐘書的《宋詩選注》,此書注釋之精彩,乃學界公認。不論是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還是小川環(huán)樹,對此書的注釋都推崇備至,晚年的胡適對此書的注釋也是贊賞有加。一本是唐德剛的《胡適口述自傳》,唐德剛的注釋寫得洋洋灑灑,時而拿胡適觀點來借題發(fā)揮,時而與胡適商榷抬杠,可謂妙趣橫生。還有一本是胡文輝的《現代學林點將錄》,注釋中時而辨析不同學者治學上的異同,時而展現眾多學人生活中的奇聞軼事,讓人驚嘆于作者腹笥之淵博。這本《目加田誠北平日記》,真是展現了注釋者的學術功力。日記中,目加田誠談到他對李慈銘《越縵堂日記》中涉及的汪中、龔自珍等人感興趣,注釋中就會給出《越縵堂日記》中的相關評論。日記中,目加田誠記下了他跟朋友去真光劇場看電影,注釋中就給出了真光劇場的來龍去脈。日記中,目加田誠記錄了他去飯店潤明樓與朋友吃飯,注釋中就會給出潤明樓的前世今生,還會給出這家飯店的招牌菜,甚至還會提供同時代的日本學人在這家飯館吃飯用餐的相關回憶。可以說,讀此書的注釋,乃是一大樂趣。一書在手,北平知識人的社會交際與娛樂享受,也就活靈活現展現于眼前了。

讀罷此書,還有兩個感想:第一,當目加田誠、小川環(huán)樹、仁井田陞等青年才俊游學于北平之際,同樣是在1930年代,同樣是在北平,以費正清、顧立雅、卜德為代表的美國青年人也以當時的北平華文學校為中心,致力于中國的文史之學。二戰(zhàn)之后,目加田誠成了《詩經》的研究權威,小川環(huán)樹成了唐宋文學研究的大家,仁井田陞成為研究中國法制史的巨擘。與此同時,費正清成了美國中國學研究的第一人。而顧立雅之于中國上古史,卜德之于中國哲學史,均已赫然成家。天才總是成群結隊而來。第二,想到1930年代的北平,聚集了如此多卓越的學術人才,總讓人覺得,當時漢學研究的中心,并非在巴黎,也不在京都,而是在北平。關于當時北平的學術盛況,沒有人比身在其中的錢穆說得更好了。他在《師友雜記》中寫道:“其他凡屬同在北平,有所捧手,言歡相接,研討商榷,過從較密者,如陳援庵、馬叔平、吳承仕、蕭公權、楊樹達、聞一多、余嘉錫、容希白肇祖兄弟、向覺民、趙萬里、賀昌群等,既屬不勝縷述,亦復不可憶。要之,皆學有專長,意有專情。世局雖艱,而安和黽勉,各自埋首,著述有成,趣味無倦。果使戰(zhàn)禍不起,積之歲月,中國學術界終必有一新風貌出現。”《目加田誠北平日記》,恰可為錢穆的這一論斷做一注腳。

林建剛

標簽: 林建剛評目加田誠北平日記這本書的注釋讓人敬佩

責任編輯:mb01

網站首頁 | 關于我們 | 免責聲明 | 聯系我們

 

Copyright @ 1999-2017 gaoerwen.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-23

聯系郵箱:553 138 779@qq.com